2022中藥材關鍵性趨勢預測:漲價傳導到下游,中成藥集采怎么辦?
在新冠疫情和全球性通貨膨脹影響下,國內中藥需求相對低迷,但原料價格卻連續上漲;中藥產業鏈各板塊相互割裂態勢加劇,嚴重阻礙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2022年中藥材行業將出現哪些趨勢?行情拐點何時出現?新的機遇和挑戰何在?
行業大背景
新冠疫情繼續深度影響全球經濟
截至2021年年底,新冠疫情已造成530多萬人口死亡。特別是到2021年冬天,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疫情加劇,全球經濟復蘇再度受阻。
疫情之下:一是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,造成全球經濟下行和衰退,市場恐慌情緒擴散;二是沖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,造成多種工業品供給緊張,原料價格上漲;三是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回潮,經濟循環“內卷”嚴重。
對我國來說,一方面,外部疫情影響會通過投資、金融、產業鏈、進出口貿易、人員跨境流動等渠道,對我國疫情管控和經濟增長帶來新挑戰;另一方面,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全球工業中心的地位。而獨特的疫情防控體系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,也讓中國成為全球應對疫情的典范。
美元連續超發誘發全球性通貨膨脹
在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雙重夾擊下,美元連續超發,深度影響美國自身和全球經濟,誘發全球性通貨膨脹。
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,截至2021年12月10日,美國通脹率同比增長6.8%,達到了近四十年來的新高。更為嚴峻的是,預計2022年1月份美國國內CPI將達到6.9%,并在第一季度上升至平均7%,通脹壓力有加大趨勢。
全球大宗商品及農產品價格趨勢
據卓創資訊數據,在全球性通貨膨脹背景下,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生產者價格指數整體走高,5月、10月出現兩個波峰,其中10月份同比漲幅高達31.28%,創下近10年新高。
2021年11月后,隨著需求萎縮,游資和熱錢急于套現,指數出現明顯回落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大宗商品指數同比上漲7.47%,環比回落5.88%。
監測國際食品商品價格每月變化的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(FFPI),2021年11月均值為 134.4 點,環比漲幅1.2%,但同比漲幅高達27.3%;在分項指數中,11月谷物和乳制品的漲幅最大,全球糧價再刷10年新高;其次是糖類和食用油等。這意味著后疫情時代,糧食供給危機有可能引發,饑荒人口將大幅上升。
中藥傳統紅利期已過,企業經營多元化
一方面,隨著大健康時代來臨,健康產業成為繼互聯網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關注熱點。在國內,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,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,也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藍海市場。
另一方面,由于中藥開發方向的戰略性失誤加上醫??刭M,中藥傳統紅利期已過。2010-2014年間中藥板塊始終跑贏其他醫藥整體指數,相對醫藥指數的收益率最高甚至超過35%;但是,2018年后,中藥板塊頹勢盡顯,雖然營收水平總量下降不明顯,相較于整體醫藥指數的收益差距逐年拉大,國內龍頭中藥企業紛紛轉向大健康、生物醫藥等相關領域,經營呈現多元化。
對中藥行業影響最大的政策
近10年來,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,2015年至今已經先后發布20余項國家層面的政策和文件,特別是《國家中醫藥法》、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(2016-2030年)》等重磅法律和文件,奠定了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。
2021年,國家共計出臺中醫藥重要文件6項,其中對中藥行業影響最大的有3項。一是《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這是對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(2016-2030年)》的實施落地;二是《關于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,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備出口基地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,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;三是2021年9月,湖北牽頭的19省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啟動,涉及76種650個品規大宗中成藥產品,并將直接影響相關中藥原料的供給和價格運行。
八大預測
01、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或將鈍化
雖然2022年疫情發展仍存變數,甚至有可能還會出現新的變種毒株,但民眾最基本生活工作仍要維持。筆者預計,隨著第二季度北半球天氣轉暖,以及民眾對疫情下新生活方式的適應,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逐漸鈍化,呈現前高后低、逐步減弱的態勢。
02、通貨膨脹問題將在2022年得到緩解
美元超發誘發的全球性通貨膨脹,是導致2020-2021年中藥材價格連續上漲的核心因素。但從整體趨勢看,隨著美元加息,2022年全球性通脹可能出現前高后低、總體回落的特征。同時,壓力會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,預計2022年大宗商品和供應鏈緊張格局較2021年將有所緩解。
03、糧食供給緊張,中藥材生產過熱“降溫”
全球變暖背景下,2022年國際國內不排除會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,受天氣及糧食供應鏈影響,全球將面臨糧食短缺,欠發達地區或爆發大規模饑荒。
在此背景下,一方面,國內遏制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政策意愿加強,確保主糧生產,從而降低中藥材等農副產品生產積極性,持續數年的中藥材生產過熱得到降溫,大棗、人參、西洋參、三七等大宗中藥材“與糧爭地”現象得到緩解;另一方面,倒春寒、旱澇災害和冰雪低溫,可能對2022年的中藥材生產再次造成傷害,從而導致部分品種減產。
04、中藥材價格上漲期結束,但仍將在高位運行
隨著通貨膨脹緩解和高價導致的需求減弱,加上炒作資本急于出手套現,預計2022年高企的中藥材價格將成為“強弩之末”。但由于市場運行慣性和勞力成本上漲因素,國內中藥材市場綜合200指數仍將處于高位運行。分為以下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是在2022年春節前后。隨著資金急于回籠和市場放假,綜合200指數預計將呈暫時膠著狀態。
第二階段在2022年第二季度。春節后采購啟動,特別是19省聯合采購的中成藥企業預計會批量儲備部分中標產品原料,從而引起市場行情短時反彈,市場行情依然在高位振蕩。
第三階段在2022年下半年。一方面,過量庫存急待消化,囤貨資本急于套現;另一方面,高價位刺激的產能開始顯現,綜合200指數預計將出現明顯下行。
05、中藥飲片增額不增量,整體原料消耗量繼續下滑
近10年來,一方面,市場競爭劇烈;另一方面,飲片質量嚴管力度不斷加強,處罰和消費者賠付加重,國內中藥飲片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4.5%左右。而2021年中藥材原料、包材和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,對本已瀕臨困境的中藥飲片企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,雖然整體營收水平較2020年明顯增長,但原料消耗量同比下滑3.69%左右。
2022年,在中藥材原料價格仍處于高位背景下,中藥飲片消費需求預計將受到抑制,繼續呈現營收水平與銷售量背離的反?,F象。
06、中成藥漲價成為常態,跨省聯合集采面臨嚴峻挑戰
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,中藥材原料的漲價傳導到下游,中藥飲片、配方顆粒、中成藥依次開啟價格上漲通道。2022年,預計中成藥的集體價格提升將成為常態,并將影響到跨省聯合集采的效果,不排除“越招中標價越高”,或者品牌中成藥直接不參與集采活動,放棄臨床市場。
07、中藥新藥、配方顆粒、經典名方成為龍頭企業新賽場
一方面,國家大力扶持中藥的傳承與創新,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第一批100個《古代經典名方目錄(第一批)》,2021年國家藥監局又陸續發布了196個臨床常用中藥配方顆粒的國家標準,加快中藥新藥審批;另一方面,傳統中成藥市場紅利衰減,國內中藥企業紛紛轉戰新的戰場,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。
預計2022年,上述三個新型中藥市場將成為各大品牌企業競爭的熱點,除了“蠶食”龍頭企業市場外,還有望在其中產生“爆款”品種。
08、年輕群體的養生消費,將成為中藥產業新增長點
一方面,據國家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數據,單身成年人數已經達到2.4億人,其中有超過7700萬的成年人為獨居;預計到2022年,獨居成年人會上升到9200萬,撐起一個萬億級消費市場。另一方面,雖然養生保健關注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,但目前20~39歲的群體是國內養生保健消費的主力軍,且呈逐年擴大趨勢。
因此,對于中藥企業和保健品企業而言,如何針對青年群體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、新渠道,將是未來10年市場占領的關鍵,也將成為中藥產業新增長點。